找到相关内容36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禅师答:理学与禅宗的辨别?

    苏州章炳麟   问:理学与禅宗的辨别?   月溪禅师答:理学者,即经学也;离开经学讲理学,堕入二乘禅学、堕入老庄之学。禅学分为四种,就是以前我讲与你听的,小乘禅是断六根,二乘禅是断一念无明,大乘禅是破无始无明,最上乘禅是拈花示众、喝棒痛骂;断六根是见闻觉知的净缘,断一念无明是无始无明,破无始无明见佛性。佛家所讲的见佛性,佛性是真如真觉,遍满虚空,充塞宇宙的。经学家说的喜怒未发、无善无恶、虚无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014311027.html
  • 十八界

    十八界事实上就是六根、六境和六识。界(dhatu)有差别、体性、原因等意义。十八界就是把宇宙诸法分析成这十八种要素;亦即是宇宙诸法是由根、境、识所构成的,而根境识三者各有六种,于是成十八界。  界虽有差别、体性、原因等意义,但也可以认为是含有这些意义的要素。即把藉着感觉、知觉才能成立“认识”的要素,依根、境、识加以分类而成为十八界。此即六根加上六境的十二处,再加上眼识至意识的六识。如原始经典上所说的...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742965.html
  • 传圣法师答:应当如何念佛?

    ,有极浓厚的感情,自然专注一心,故不用其它之摄心!而非同今时之念佛人,无感情而摄心念佛为难了,苦哉!念佛时若真能做到如子忆母一般,自然都摄六根!难道非得要口念耳听心里明白三方下手才算是都摄六根吗?噫,...

    传圣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34589553.html
  • 中观法师为上海佛教居士林佛七第三天开示

    还有,听过《楞严经》的人,应该知道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〉,说这个念佛法门说得非常之好,所以大势至菩萨也是赞叹念佛法门。 法师又从修行方法上说到:菩萨是以「都摄六根」来修念佛法门而证道,所以,在座的广大信众依然应该如菩萨一样「都摄六根」,让大家能够达到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的真实境界。 法师认真的剖析了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的修行...

    法门|菩萨|念佛|法师|修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50813325754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由修行构成的‘道’中,哪一条是平常道,哪一条是又快又短的捷径?

    ldquo;道”。它是正道,但在平常道的层次上修行,需要花较长的时间。   佛陀说当我们不再执取六根(ayatana)以及与六根相关的任何一种为“自我”,那么八正道将会在当下同时生起,这是重要的、基础的法则。   首先,我们必须记住六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在六根中的每一根都有五个方面。例如眼根,第一是眼根本身;第二是色尘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10711206.html
  • “由修行构成的‘道’中,那一条是平常道,那一条是又快又短的捷径?”

    佛陀也曾教一条捷径。佛陀说当我们不再执取六根(ayatana)以及与六根相关的任何事物为“自我”,那么八正道将会在当下同时生起,这是最重要的、基础的法则。 首先,我们必须记住六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六根中的每一根都包含五个方面。例如眼根,第一是眼根本身{即感觉器官};第二是色尘{即对象},它与眼根相接;第三是眼识(vinnana),能知道色尘与眼根相接{即器官(和神经系统的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951502.html
  • 明一法师答:如何理解“六尘缘影为自心相”?

    ,为自心相”较难理解,请师父解释一下好吗? 明一法师答: 六根所对六尘,我们通过这六根得到的信息,形成自己的妄想,从而失去真心。所以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 问: 六...rdquo;就是说,如果我们所见六尘是通过六根这六贼,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,在很多老前辈的话叫六贼所引,产生虚妄。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如果是通过我们不分别的智所引,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实相,那么实相是什么呢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明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1/19304734407.html
  • 净界法师:思惟苦谛调伏爱取,我们取这一块!

    事情。第一个,你的感受,因为整个临终的时候,其实来自于你的爱,思想,你的思想是往哪里跑的,但这个思想受到感受的牵动,你的思想一定受到六根的牵动,才有这种想法。   所以你到了晚年,尤其五十岁以后,你最好你的六根慢慢收了。都摄六根,我们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,但是你起码这个六根,不要再向外接收太多讯息。往生所有的力量,都是透过佛法修学的,我告诉大家,日常生活给你的讯息,对往生都没有帮助,人我是非...

    净界法师

    佛法修学概要|净界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70633325787.html
  • 什么是八正道?什么是十二因缘?

    物质的身躯慢慢的形成,就有六根;精神活动也慢慢产生知觉。在这成长的过程中,当它六根还没圆满生成时,精神活动成为“名”,身躯的生长称为“色”。实际上现在我们也有“名色”,既是眼前身心的精神称为“名”,身躯称为“色”;但当胎儿生长时,六根未具,精神与物质的活动,称之为“名色”。这是为了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,而特别给予的名称。 ⑸、六入:名色慢慢生长,六根生出来后,就有“六入”。因为我们从此得到消息,知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376463.html
  • 《念佛圆通》要旨

    念佛法,而需六根齐用,“都摄六根、净念相继”,就是念念、念念都不离阿弥陀佛。不只是每一个念,而且眼耳鼻舌身意,都是阿弥陀佛。   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左胁侍尊,就密法来讲,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,而其所...大势至菩萨念佛之法,不仅是单口念,而要行者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阿弥陀佛。所谓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”,是为大势至菩萨“念佛圆通”之心要。何谓都摄六根?就是六根不向外放逸。比如眼见美色钱财就...

    智敏·慧华金刚上师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851051918.html